地球物理技术在矿山闭坑阶段的应用
时间:2025/11/6 来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4CEWZpdvNS0hOCww4UxDaQ 查看次数:13
地球物理技术在矿山闭坑阶段的应用
保障安全关闭与环境保护
当矿产资源枯竭、矿山关闭后,闭坑后工作便随之启动,这包括矿井退役与场地复垦。这一阶段的执行方式,对于未来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。若矿山未得到妥善处理,可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引发灾难性的环境后果。无论是地下矿山还是露天矿,都必须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关闭,这不仅是为了在退役和复垦期间,更是为了长远未来,避免污染、滑坡、坍塌等风险。
为了对拆除作业流程和未来可能的土地利用做出明智决策,需要对矿区场地和在采矿期间建造的基础设施进行详细调查。传统的点式钻探和取样方法,可以结合地球物理勘探进行补充,这不仅能提高调查效率,还能扩大覆盖范围、深化对场地的理解,从而降低遭遇"意外情况"的风险。这些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能够以无损且经济高效的方式,提供场地的相关数据,既可以进行一次性测量,也可以进行长期连续的时序监测。
场地调查与长期监测
利用多种地球物理调查技术,可以解决矿山关闭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常见问题,既包括直接的现状调查,也涵盖通过长期监测来追踪结构、岩土体和地下水的变化。
l 探地雷达、电阻率法和地震法都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,既可在地表实施,也可在钻孔中进行。
![]()
电阻率法在闭坑后作业中的应用
电阻率测量可为以下应用提供宝贵数据:
l 沉降池/尾矿坝渗漏监测:既可进行一次性测绘,也可进行长期监测。
l 废石堆和尾矿沉积物渗漏监测:同样支持测绘与监测。
l 圈定现有采空区和巷道。
l 周边地质条件勘察:例如,在规划新的土地利用(如作为垃圾填埋场或危险废物储存场)前,测试岩体的完整性,确保其没有大的断裂带或孔隙发育区。
l 矿山废料密封层的调查与监测。
此外,钻孔电阻率测量有两种主要方式:
l 电阻率测井:最简单的方式,将装有电极的探头和电缆放入钻孔,测量井液及井壁周围介质的电阻率。相比地表测量,它能提供更精确的电阻率值和地层界面信息。
l 孔间电阻率层析成像:为了详细分析钻孔远处的地层,可将防水成像电缆放入相邻的钻孔中,在孔间建立层析成像数据集。
自然电位法可用于评估堤坝中的渗流情况,可进行一次性测绘或长期监测,并能与电阻率法和激电法结合使用。

采用电阻率测量法测绘废弃矿坝区域内的渗滤液范围
探地雷达在闭坑后作业中的应用
采用探地雷达进行地面测量,清晰揭示出深度约4.5米与6.5米处的两条老旧矿道
探地雷达可有效用于以下应用:
l 圈定现有采空区和巷道。
l 水坝结构(混凝土坝和土坝)测绘。
l 场地清理前的地下基础设施(如管线和构筑物)测绘。
l 矿山废料密封层的调查与监测。
在钻孔内进行GPR探测(单孔测量或孔间层析成像测量)也通常具有优势。
![]()
地震法在闭坑后作业中的应用
地震法可有效用于以下应用:
l 圈定遗留的采空区、巷道等。
l 评估废石堆、堤坝等残余结构的稳定性。
l 周边地质条件勘察:例如,在规划新的土地利用前测试岩体完整性。
为了提高深部探测的细节分辨率,可进行钻孔地震测量。实现方式多样,从简单、低成本的下孔法(地表使用震源,钻孔内放入检波器),到跨孔法(震源和检波器分别置于不同钻孔),直至全面的孔间层析成像(在相邻钻孔中使用多个震源点和接收点位置)。

![]()
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技术?
虽然为特定项目确定最佳解决方案需考虑诸多因素,但以下是一些关键考量点:
l 探地雷达适用于非导电性条件(如无黏性土壤),可用于从浅层高分辨率探测到约30-50米深度的多种任务。
l 电阻率法和地震法在导电和非导电条件下均适用,探测深度可达约500米。实际可达深度可能受场地条件、设备功率或一般测量可行性的限制。
l 电阻率法需要通过电极与大地建立电流接触。在基岩裸露、沥青、混凝土或其他硬质地面环境下,这可能既困难又耗时。在带有粗糙岩石护层的坝体上可能完全无法实施。
l 如果采用主动源地震法(相对于被动源),需要考虑震源:它必须足够强,能将能量传递到目标深度并返回,同时要考虑作业介质的特性以及关于震源产生的法规或环境限制。
l 一维勘探(如TEM或VES)可能足以满足大范围的普查,但探地雷达、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震法更适合获取详细结果。
l 地震法可以提供材料强度和稳定性的定量评估。
l 与能提供更多数据和细节的二维方法相比,一维方法(如VES和VSP)在识别横向受限的地质特征(如断裂带、侵入体)方面能力较弱。
核心提示:通常,结合使用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或其他调查技术,效果最为理想。

